DeFi弄潮兒 科學家的牛市

DeFi弄潮兒 科學家的牛市

“幣圈大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都流行叫‘科學家’。”一位投資者說。

DeFi的火熱,除了吸引上百億資金入場,還造就了一個新職業:科學家。

這個職業並不如同傳統意義的科學家那樣受人敬仰。他們神秘莫測,有人敬仰他們滿載而歸,也有人唾棄他們破壞DeFi生態。

它是中文幣圈造出來的一個詞,在國外,常見的是以Hacker稱呼這批人,既高度熟練的計算機專家。

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世界,宣稱人人公平可參與,但知識門檻和資金規模正在分化這個烏托邦世界。

他們佔在DeFi潮頭的頂端。技術就是他們的掘金武器,他們比拼腦力,搶佔先機,掘開一批又一批金礦。

科學家是什麼?

“DeFi搞得三大所太焦慮了,陣腳全亂。“一位交易所從業者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三大所忙不迭上線數十個DeFi代幣。

DeFi被稱為是2020年區塊鏈世界最大的變數,在一波又一波DeFi熱潮的擊打下,幣圈的格局悄然改變。

中文幣圈出現了新老韭菜的爭論,老韭菜被新韭菜遠遠拋在後面;也出現了CEX將被DEX取代的言論——8 月 30 日,Uniswap 24小時交易量首次超過Coinbase pro。

DeFi熱之前,古典幣圈的邏輯是,交易所站在金字塔頂端。交易所割Token Fund,Token Fund割項目方,項目方和交易所割韭菜。

那在DeFi的火爆之下,一切變得不同。

“項目方割私募,私募割公募,公募割Uniswap韭菜,Uniswap韭菜割虎符、抹茶韭菜,虎符、韭菜割三大老韭菜,這就是目前的幣圈。“一位投資人如是說。

DeFi項目方不需要上幣費、也不需要資本站台,甚至也可以不需要私募,彷彿一扇嚴絲合縫密不透風的牆。

而誰能收割項目方呢?

一批被稱為科學家的人士浮出水面。

幣圈的科學家並非傳統現實上受人敬仰的科學家,這是一批因DeFi熱潮而冒出頭的職業,人們對他們有幾種解釋。

一種說法是,科學家指通過各種突進在各個規則之下,利用DeFi應用投機取巧和套利,獲取巨額利潤的人。

另一種說法:專門擼Dapp、DeFi羊毛的人。(幣圈博主“超級比特幣”)

還有一種說法是,那些意外進入幣圈通過技術手段降維打擊從而獲得不菲外快的程序員。(風火輪社區)

但國外幣圈似乎並不存在科學家這一詞彙,更常見的詞彙是Hacker,可見“科學家”源於中文幣圈。

大家對科學家的定義並沒有統一定論,但不可否認的共性是,這是一批靠着技術實力來薅DeFi羊毛的人。

他們行事低調,卻難以被忽視,人們對他們褒貶不一,有人覺得他們是鑽空子的投機取巧者,也有人認為他們靠本事吃飯。而更多的是,想成為科學家,成為DeFi世界暢通無阻的王者。

認知高度決定收割級別。這波牛市,最賺錢的還是‘科學家’,無成本,無風險,學一門編程語言真的挺重要,不知道現在學python還來得及不?”一投資者不無艷羨地表示。

科學家的牛市

“這波是科學家的牛市。“一位投資者在深潮TechFlow社群里說道。

“科學家一直是牛市。DeFi Labs創始人代代在下面回復。

DeFi應用是由鏈上智能合約代碼構建,普通用戶在參與過程中需要對智能合約的屬性和特定有一定的認知。

而普通用戶在DeFi過程中故障頻頻。DeFi協議SushiSwap運行第3天,有用戶因不懂DeFi玩法而錯誤轉賬 40萬USDT,該用戶疑為古典幣圈大V“王團長區塊鏈”。

以YAM為例,在YAM二池剛開放時登陸頁面出現BUG,絕大多數礦工被擋在門外,只有為數不多的精通代碼的“科學家”搶到了頭礦。

一般來說,科學家有3種操作方式:

1.Uniswap等DEX上新幣或者新的DeFi項目開啟公募時,進入測試網“搶頭塊“,低成本薅取新幣,正式上線後,高價拋給散戶。

2.Aave閃電貸,這需要一些編程技巧,主要面向開發者服務,並且無需資產抵押。今年2月,有科學家利用DeFi 貸款協議 bZx 一筆交易獲取幾十萬賬面收益。

3.進入一個項目團隊,相當於找到“編製”。比如YFII據稱有70多位科學家,包括合約開發、前端開發和策略開發等。

在DeFi世界,沒有法律規則的界定,也不存在道德秩序的約束。“錢就放在賭桌上,有本事自己去拿。”一科學家向深潮TechFlow說。

科學家們可以毀滅或者“殺死”一個項目。7月 20 日,EOS上發布首個流動性挖礦項目DeFis Network(DFS),吸引來大量的“科學家”。

這些科學家創建空氣幣交易對來單向挖礦,只用消耗手續費即可挖到DFS,相當於無成本挖礦。在DFS上線之後,科學家們不計成本拋售DFS,致使幣價大跌,跌幅高達97%。

後來項目方針對漏洞調整規則,但DeFis已變成科學家們的羊毛機,只好宣布暫定交易挖礦。因規則機制設定問題,DFS在3天之內即走向消亡。

彈性區塊鏈網絡SKALE(SKL)原本在美東時間 8 月 17 日下午 12:00啟動公募活動,但由於網站遭遇巨大訪問流量,不得不延期。

“Skale被科學家干崩了。“有投資者解釋原因。

“殺死“這些項目並不會構成科學家的心理負擔。規則漏洞就是他們的淘金礦。

“大半夜盯着Discord推特等就為了挖個頭礦,獲取收益難道不應該么?難不成讓不看幣圈信息的股民獲取收益么,合理么?“一位YFI上的科學家說,

一位讀者告訴深潮TechFlow,自己耳聞的一位科學家在YFI上擼了8000萬元。如是科學家暴富的故事在當下的DeFi圈俯拾皆是。

科學家們睥睨DeFi世界,但也有過馬失前蹄的經歷。

8月20日晚上,眾多科學家被JustSwap上的“AMPL仿盤“DZI擼了。

由於DZI團隊在測試中沒有注入流動性,科學家的TRX衝進交易對,DZI價格迅速被拉高上億倍,有科學家用320000個TRX,換了0.0004個DZI。而DZI初始價格原本為1美金。相當於科學家的幣上線就跌了上萬倍。

“這可能是唯一一個讓科學家虧錢的項目了。“有人在社群里嘲諷。

科學家,時代弄潮兒

DeFi中的科學家可以類比為互聯網的技術羊毛黨。

在移動互聯網補貼大戰時,職業羊毛黨應運而生。一個手機號只會註冊一次享受一次優惠,而這些職業羊毛黨開闢了一條養卡、註冊賬號、代收短信驗證碼、薅羊毛的產業鏈。

2018年12月,星巴克上線“App註冊新人禮”活動,羊毛黨通過註冊虛假賬號、領取活動優惠券,導致星巴克緊急下線該活動。據悉,短短一天半時間,星巴克損失可達上千萬元。

IC0項目風行一時的2018年,各大項目方用空投糖果來吸引用戶,這也成為羊毛黨橫行的舞台。有傳言稱,有人用400個郵箱薅ONT的空投,賣幣掙了數十萬。

移動互聯網補貼大戰和IC0偃旗息鼓之後,如今如火如荼的DeFi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今年 6月,Compound開啟的“流動性挖礦”相當於給提供流動性者發送補貼,類似於互聯網公司的補貼策略。而接下來的“流動性挖礦”風潮,更是吸引了上百億資金入場——最近,以太坊DeFi總鎖倉量突破了110億美金。

在這批DeFi浪潮上,掙錢的多為科學家和大戶,技術和資金是他們的門檻。散戶不僅難以分一杯羹,還常常因不懂技術丟幣或者虧錢,被嘲笑為“頑固的老韭菜”。

幣圈博主“超級比特幣“說:什麼新韭菜,在這波DeFi熱潮中真正賺了錢的,都是老韭菜,不管是前沿翻財富密碼飛快的科學家,還是擼擼派的資本家。

一流科學家創造規則,比如YFI創始人Andre Cronje、YFII發起人高金,引領DeFi浪潮;二流科學家利用規則,穿梭在各個農場“挖賣提”,笑看CEX用戶“接盤”……無論DeFi此後是繼續繁榮昌盛還是曇花一現,他們都將是贏家。

詹姆斯·卡斯在《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里寫:世界上只有兩種類型的“遊戲“,“有限的遊戲“和“無限的遊戲“。有限的遊戲,其目的在於贏得勝利;無限的遊戲,卻旨在讓遊戲永遠進行下去。

毫無疑問,無論DeFi接下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們的無限遊戲將會持續進行下去。科學家矗立時代潮頭,見證行業興衰成敗。

本文收集自網絡,本文觀點不代表格時財經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鑒於中國尚未出台數字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請中國大陸用戶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