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未來有可能面對的最強對手可能不是Libra,而是……

最近,區塊鏈行業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以各種方式霸佔行業媒體頭條小半年的Libra,在最近半個月聲音突然小了下去。與之相對的,作為 Libra 協會盟主的 Facebook 則發布了一個名為 Facebook Pay 的新項目,同時宣稱這一支付項目與 Calibra( Libra 錢包)之間沒有太大聯繫。

這一舉措讓人聯想到“Facebook 暫時擱置 Libra 項目”的可能性,但不管背後緣由如何,在過去幾個月里,無論在技術還是生態上,Libra 都沒有出現太大的進展,反倒是在各國金融合規監管的泥潭中艱難掙扎。而歐洲各國的表態也都反映出: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之下,各國監管層是不太容許非國家的機構發行類似於貨幣的通證物,並在該國的經濟生態內堂而皇之地作為支付媒介而存在。

 

 01 
能與國家數字貨幣抗衡的項目
不會是大型企業的數字貨幣

image.png
儘管 Libra 未來的發展可能未必如很多人早先預期的那樣成功,但它卻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國的中央銀行開始高度謹慎地審視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這一新生事物,並開始深入研究擁有強大生態的區塊鏈資產可能對本國貨幣系統所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在這一次與 Libra 的交鋒當中,各國金融監管部門之所以能夠將 Libra 拒之門外、取得監管上的“階段性勝利”,主要還是得益於 Libra 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數字貨幣——無論是 Facebook,還是由其所帶領的 Libra 協會成員,都是有一定規模的大中型企業,在社會的金字塔中並非處於基層,而是處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這樣的主導者固然有可能會為 Libra 帶來龐大的生態夥伴資源,但它們相對中心化的特點,使得其容易被各國政府部門納入監管,從而拒之門外。那麼,如果金融部門面臨的管理對象是比較小的企業,或者乾脆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那麼他們還有沒有能力像對待 Libra 一樣,在其還沒有推出之時,就施加非常大的壓力呢?

從過往的經歷來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舉兩個例子:

先來看人們非常熟悉的 Q 幣,很多朋友應該都還記得,大約在幾年之前,騰訊的 Q 幣幾乎成為了互聯網世界中的通用貨幣,不僅能夠用來進行遊戲充值、話費充值,甚至還能在某些電商平台上購物,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騰訊版的 Libra 。

那為什麼當時的金融監管部門會容許 Q 幣的出現?答案是:在 Q 幣於 2002 年誕生的時候,騰訊還是一家比較小的公司,而其所處的互聯網行業在社會中也比較邊緣,缺乏相關的監管條例。在企業和行業層面上都沒有進入有關部門的視野範圍,直到其發展到一定體量、生態龐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引發金融監管部門的注意,進而叫停了相關業務。

第二個例子,則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比特幣。和 Q 幣一樣,比特幣在剛剛起步的時候,沒有引起主流社會察覺的主要原因是其體量比較小。然而在經歷 2013 年牛市,市值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各國的金融行業都開始注意到了這個新生事物,也想把它納入監管範圍。

但問題在於:比特幣的研發與經營組織不是一個中心化的企業,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區。不僅創始人早已銷聲匿跡,就連剩餘的開發成員,有不少也都採取了各種技術手段來隱藏了自己真正的網絡地址。這一下就讓各國都犯了難,他們就算想開聽證會,都不知道要把誰拽到台前,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比特幣市值一步步膨脹、最終在主流金融市場中佔據一定地位這一既成事實。

image.png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以及它們所發行的區塊鏈貨幣(如DCEP) 來說,像 Libra 這樣的項目,其實並不是其唯一的潛在競爭對手,甚至可能都不是它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樣,就目前的貨幣和支付歷史而言,由大公司或是大型公司財團所發行的貨幣還沒有成功的先例,畢竟這種貨幣雖然擁有龐大的潛在經濟生態,但監管起來難度很小。

只要能夠實現對中心化大企業的控制就可以。就好像受到萬眾矚目的 Libra 一樣,雖然理論用戶能達到幾十億,結果卻被美國兩院和歐洲各國在過去的半年裡折騰得不進反退。反倒是由小公司和去中心化社區所組織的項目很有可能會給 DCEP 帶來壓力,因為他們很容易因為各種主客觀的因素而躲開相關的監管,進而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成為 DCEP 們的強勁對手。

 02 
穩定幣是最強的國家隊對手
但當下勝負難分

image.png

 

按照這種邏輯,我們便不難得出一個比較非主流的結論:在現階段,對於像 DCEP 這樣的數字貨幣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來自於巨星雲集的 Libra 等跨國企業數字貨幣,而是遊離於監管之外的數字資產,而這一類數字資產的佼佼者,就是人們所熟悉的穩定幣。

為何說穩定幣是區塊鏈世界裡,DCEP 現階段所面臨的最大對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帶領大家複習一下多次提到的一個知識: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支付習慣的養成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特定場景下的支付,比如說微信發紅包和支付寶的淘寶付款,二是在線上線下全場景下的支付,比如說現在無處不在的微信和支付寶掃一掃。

那麼,在區塊鏈世界裡,DCEP 現有的各路對手都發展到了什麼樣的階段?

頭號對手 Libra 不必多說,現在正糾結於與美國政府的監管之中,在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上,八字還沒開始一撇;各種大大小小的山寨幣基本沒有什麼經濟生態可言,亦不足為患;而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主流幣”雖然也曾構建出獨特的生態,但比特幣所依靠的地下資產網絡太過於非主流化,幾乎不可能培養出普羅大眾的使用習慣,以太坊雖然一度依靠去中心化融資,成為數字世界裡的硬通貨,然而隨着相關融資模式的無以為繼、外加後續的 DApp 故事也沒能講下去,現在也已經基本淡出了主流社會的視野。

看到這裡,你就不難明白,為什麼穩定幣才是在培養用戶群體方面走得最靠前和最有可能成為 DCEP 競爭對手的數字資產。

因為無論行情牛熊,用戶對於穩定幣都有剛需存在——當市場從牛轉熊時,投資者會把手裡的數字貨幣轉化成穩定幣進行觀望;在市場由熊轉牛時,投資者又需要將法定貨幣轉化成穩定幣,將其作為跳板來入場。而當行情持續冷淡、投資者又不願意賣出手裡的 Token 時,他們又會選擇 DeFi 來租賃一些去中心化的穩定幣……

儘管場景不同、需求量也存在差異,但至少就現在而言,很多人已經形成了對穩定幣在特定場景下的依賴,也培養出了初始的使用習慣。

 

image.png

 

那麼,未來 DCEP 與穩定幣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競爭態勢?誰又能掌控更多的支付市場份額?

這個問題的實質,實際上是在比較這兩者誰能夠率先形成一定規模的初始用戶群體,只要越過這個規模的臨界點,線上的支付場景將會延伸到線下,而用戶群體也將會因為生態的擴大而出現急速的增加,進而給競爭對手帶來極大的壓力。

簡而言之:量變引發質變。對於這一點,經歷過 2015 年前後的微信和支付寶支付發展的朋友們應該能有所體會。而就目前來看,我們還很難斷定 DCEP 與穩定幣誰能夠更早地摸到這個臨界點,這個問題的變數主要出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對於 DCEP 來說,正如在《DCEP VSLIBRA,新大博弈下數字經濟的前哨戰》中所提到的一樣,中國擁有龐大的經濟系統,如果能夠將這些經濟生態數字化,那麼在提供貨幣流通生態方面沒有什麼大問題,但 DCEP 的短板也很明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發行數字貨幣這麼重要的事情,不僅會對國內金融經濟造成較大影響,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金融格局,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這就決定了 DCEP 的決策、研發與落地的周期會是比較長、相關的動作會是比較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提出了長達 5 年時間之後,DCEP 的很多細節仍然沒有敲定,甚至在大的發展路線上可能也存在分歧。

反觀穩定幣方面,與包括 DCEP 在內的國家數字貨幣相比,由小公司所主導的穩定幣動作就要快得多。以穩定幣 USDT 為例,其同樣是提出於 2014 年,但對於小公司來說,由於其所要考慮的外界因素較少,所以在過去的幾年裡,生態發展的速度相當之快——很多朋友可能還沒有注意到,USDT 現在已經衝到了加密貨幣市值排行榜第 4 位,僅次於 BTC、ETH 和 XRP ,而僅僅在兩年之前,它的排名在 50 開外。

但它的缺陷在於:雖然像數字貨幣小公司的決策速度可能會比較快,然而其所仰仗的經濟生態,卻高度依賴於數字貨幣交易、甚至可能更多的是山寨幣的交易。

鑒於比特幣 OTC 的存在,我們目前很難判斷 USDT 的使用者更多的是用其來投資比特幣還是山寨幣,如果是比特幣倒還好說,畢竟這項資產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但如果是山寨幣的話,穩定幣未來的經濟生態、甚至是自身的前途就要好好商榷一下了:畢竟,受到公鏈故事低迷的影響,以及監管力度的增加,說現在的山寨幣前途未卜,甚至是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刻之一。

 03 
殊途同歸
穩定幣的最終命運是被招安

儘管包括 DCEP 在內的國家數字貨幣和穩定幣的發展都存在一定的變數,但對於穩定幣來說,如果其不是像以比特幣那樣的去中心化社區存在,而是以企業的方式運營,那就算在這場競爭中勝出於各國的國家隊,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做強做大之後、經歷一番 Libra 式的掙扎,最終被企業所在國政府所控制(類似的情況去年已經出現,比如說受到紐約金融服務局監管的 GUSD 和 PAX )。

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會聽到“美國國家隊 USDT ”這樣現在聽來十分奇幻的 Title。畢竟,在這場國際加密貨幣之爭中,沒有國家希望落後於人—— Libra 的出現,彷彿賽道上的發令槍,促使着無數國家向著貨幣區塊鏈化的目標狂奔而去,至於這個項目是由自己直接運營、還是通過聽命於己的公司來間接控制,可能並不是那麼重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一定要有一個自己能夠控制的區塊鏈貨幣項目。在這場浪潮中,各國現在只能往前,而無法再回頭了。

本文收集自網絡,本文觀點不代表格時財經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提供的資訊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資暗示。鑒於中國尚未出台數字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請中國大陸用戶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